您的位置:首页动态

小米logo东方哲学源自哪?为什么选择函数3?【汤臣杰逊品牌研究院】

2021-12-15 17:54:52

3月30日,小米举行了一场2021年春季新品发布会,不仅发布了多款新品,还对外正式发布全新品牌LOGO。10年来小米第一次换新LOGO,却遭到了全网集体暴击,甚至有网友还劝说直接报警。

 

小米10年来砸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财力,将橙底白字的“mi”打造成重要的品牌资产。要是这拨升级,Logo、口号大改一番,大家还认得出是小米吗?

 

1.jpg

 

要是认不出,也相当于10年来的投入全打水漂了。正所谓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,汤臣杰逊在长达8年的互联品牌实践中发现,小米Logo的东方哲学,答案全在《道德经》里。

 

2.jpg

 
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的第43章中曾写到:天下之至柔,驰骋天下之至坚。而第78章中也有说到: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,莫能胜之。

 

3.jpg

 

在老子的美学构建中,生态即是“柔”态,“至柔”属于生命的本质特征。因此小米的LOGO从方变圆,也是道家“至柔”的文化基因。

 

-三生万物

-Tomson & Jason Brand Research Center

数字模型哲学与方圆之间

 

品牌LOGO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牌资产,表面上小米这次品牌升级只是将LOGO从方变圆,但其背后融入了原研哉对于“Alive”设计理念的思考。

 

4.jpg

 

方与圆是东方哲学的基础代码,天圆地方,也是东方哲学的世界观。古有外圆内方造型的铜钱,今有延伸到为人处世之道,都存在“外圆内方”的说法。

 

几千年前,老子就提出过“道法自然”这一概念。老子所说的“自然”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,也不是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,而是本然,是自然而然。

 

5.jpg

 

在“道法自然”这些观念影响下,古代中国就孕育出一套独特的美学系统。

 

与西方哲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不同,中国古人并不赞成逼真地复制现实,而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。

 

6.jpg

 

作为东方哲学最精髓玄妙的命题之一,“道法自然”包含了复杂的世界观理论—对中国来说,它代表的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内心深处的至高信仰。

 

洞察到这种哲学的原研哉在充分挖掘品牌东方底蕴的基础上,在东方审美、哲学的同一架构下,与消费者进行一次走心的沟通。

 

7.jpg

 

“道法自然”的理念,我们可以有两层解读:“以匠心取法万物”和“以科技回报自然”—并以这两部分完成东方哲学中最重视的“循环”。

 

原研哉在视频中提到,小米这次LOGO由方变圆的弧度选择,源自于一条数学公式,而为什么会选取n=3这个变量融入“Alive”设计理念,一直没被详细解读。

 

8.jpg

 

《道德经》42章中有一句非常引人入胜的话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而n=3这个变量的选用,正是出于“三生万物”的东方哲学。

 

-道生“一”

Tomson & Jason Brand Research Center

 

老子把“道”作为万物的源动力,当原动力发发起时,呈现“一”的状态。“一”能容万物,某种程度上它就是道本身。有时候,古人会把“一”比作“元气”,也就是初始的存在。

 

9.jpg

 

“一”代表了小米品牌的“源”,小米品牌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11年,小米科技的北京发布会上。

 

2011年、第一次亮相、总部设立于一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—北京。由此奠定了“中国人自己的手机品牌”的根基,品牌序章也由此打开。

 

-一生“二”

Tomson & Jason Brand Research Center

 

有了最初始的存在,世界便进一步有了时间、空间,随后逐渐出现了秩序。如果说我们把小米初始的存在比作大海,那么在“一生二”的过程里产生的,就是海面上一个又一个的漩涡。

 

10.jpg

 

这些一个又一个的漩涡,也代表着小米面世后打造的米系列产品体系,像红米、黑米、小米MIX、小米6等口碑佳作。

 

-二生“三”

Tomson & Jason Brand Research Center

 

在时空出现之后,世界继续它的分化生成。盘古开天的神话故事里有记述“轻者上升之为天,浊者下降之为地。”星球这类的实体开始出现,于是这世间就有了元气、天、地。是为“三”。

 

11.jpg

 

这里的“元气、天、地”,也代表着小米从2014年开始建立的生态链帝国。

 

12.jpg

 

那么在此我们说说只改一行代码,LOGO从方变圆的坊间说法。

 

实际上CSS代码border-radius:19px根!本!做!不!出!一模一样的n=3超椭圆。

 

13.jpg

 

看不清?放大一下,绿色部分就是border-radius的超椭圆,而橙色是小米原版新LOGO。

 

14.jpg

 

小米的超椭圆设计,由法国数学家加布里埃尔·拉梅发明,也成为拉梅曲线,而视频中原研哉所说的公式,就是这条。

 

15.jpg

 

拉梅曲线公式可以通过更改n的值,调整每个角的凹凸度,当n小于1时,例如n=0.5,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凹进去的封闭图形。

 

16.jpg

 

随着n的不断增加,会得到一个类似圆角矩形的图形,就是原研哉给小米赋予的n=3

 

17.jpg

 

而通过数学模型去做LOGO设计,早在37年前苹果就这么做了。在分析苹果LOGO前,我们先来简单说说苹果LOGO的变迁史。

 

18.jpg

 

苹果的第一个标志诞生于1976年,因想要仿效牛顿,以致力于科技创新为品牌理念,设计出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的画面作为第一代LOGO。

 

1977年因LOGO太复杂,简化成一颗苹果,但乔布斯当时觉得完整的苹果更像一颗樱桃,同时作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铁粉的老乔,以被咬了一口的苹果作为标志(坊间传闻)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
 

19.jpg

 

因当时的设计只是徒手画的,在1984年经过精心调整,让这个“被咬了一口的苹果”有了黄金分割比例和美学含义。

 

20.jpg

 

在数学模型中,如果两个量总和和两个量中较大者的比率相同,则这两个量被称为黄金比例。这个方程式以代数的形式分为a和b,其中a>b>0,而符号Φ(fài),则代表黄金分割率。

 

21.jpg

 

根据这个公式,得出Φ=1.6180339887498948420...的结果。到目前,黄金比例基本被定义为1:1.618。

 

22.jpg

 

掌握黄金比例比较容易的方法是通过符合1:1.618的黄金矩形进行应用,在绘制矩形后在矩形内部绘制一个等比正方形,剩下的空间即是另一个黄金矩形。

 

23.jpg

 

而重复这一操作,就会像斐波那契数列一样,其比例也会相应缩小。

 

24.jpg

 

如果在每个正方形中从一个角开始在对角处绘制一条弧线,将会得到“黄金螺旋”的第一条曲线,同样重复该操作,将会形成“黄金螺旋”。

 

25.jpg

 

“黄金螺旋”和“斐波那契数列”在1503年,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·芬奇的肖像画作品《蒙娜丽莎》也早已使用这种构图方式进行应用。

 

26.jpg

 

将这两个原理结合,我们再来回来看看苹果的LOGO,这是一个完美使用黄金螺旋和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例子。

 

27.jpg

 

近半个世纪的设计变革,苹果logo的质感依次经历了彩条塑胶玻璃金属,既反映了各代产品定位的不断演化,也揭示了每个年代对不同材质的偏好。

 

28.jpg

 

我们再来看一下GOOGLE,2015年9月1日GOOGLE公布了新的商标,其设计承袭了达芬奇等大师的神圣数学模型。

 

标志性的符号“G”以及麦克风图标的布局无一不彰显着黄金比例美学。

 

29.gif

 

在水平分割我们能看出,“G”的绿色色块以及文字弧度均与黄金分割线对齐,垂直分割上,红色块边角同时对齐蓝色块分割点。

 

30.jpg

 

同时我们也惊人地发现,新的麦克风UI符号除了贴合简洁优雅的风格外,存在着非常严谨的黄金分割比例。

 

31.jpg

 

接下来是百事,百事的新LOGO设计费高达100万美元(尽管看起来很像其他品牌的LOGO)。但这里面红蓝相间的笑脸符号,基本框架也是遵循着黄金比例分割的。

 

32.jpg

 

百事1962年以前的LOGO结构极其复杂,经过一系列黄金螺旋线的比对后,我们能发现,真的很乱。

 

33.jpg

 

2003年,百事紧随三维立体设计潮流,让新LOGO带有更闪耀的球形和更先锐的字体。我们可以看出,黄金分割作为数字模型应用于设计时,能为品牌注入更强的生命力。

 

微信图片_20211215175232.png

 

-三生“万物”

Tomson & Jason Brand Research Center

 

源动力推动着天地演化,元气沟通着天地。在合力之下,在天地之间,万物生发,生命便就此出现。

 

这也是小米新十年里第一个新品发布会里一边坚持感动人心,一边挑战自我“从新开始”,一直燃烧的生生不息之火。

 

35.jpg

 

一句“我们有什么?我们有钱!”,喊出了一种质朴又霸气的资本大鳄的气势。也宣告了小米正式挺进新能源车行业。乘着新能源汽车的风口,雷军亲自挂帅参与,开启小米全的新十年。

 

说到这里,“Alive”的概念已渐趋清晰,而“万物”的延续,需要生命力的支持。返本归源,小米紧抱企业根“源”,让品牌的生命力得以延续、发展,生生不息。

 

36.jpg

 

不得不说,“雷军”的名字早已埋下人生的终极使命。

 

推荐内容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

在线咨询
联系电话

15920410275